close

科學家用幹細胞「組裝」而成的老鼠胚胎,在試驗室裡已生長到相當於懷孕八天半的「未來小老鼠」 ,心臟幾乎要開始跳動!這一切都沒有動用到哺乳類的精子、卵子和子宮。

研究人員拼裝製造這種「類胚胎」,希望藉此了解諸多疾病早期的機制,而不必經過太多動物試驗。

西班牙國家生物科技中心研究教授孟陀瑠(Lluís Montoliu)說,「毫無疑問,我們正面臨一場新的技術革命,當然還不是很管用,卻有無比的潛力。這項研究讓人回想起桃莉羊(第一隻複製羊)誕生之類,驚人的科學進展。」

《自然》期刊25日刊載的前述研究,由加州理工學院澤妮卡-果慈(Magdalena Zernicka-Goetz)等人提出,本月稍早,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所漢納(Jacob Hanna )等人也已在《細胞》期刊發表類似的研究報告。漢納也參加了加州團隊的研究。

澤妮卡-果慈說,研究胚胎早期情況,是要「更精確」看出為什麼那麼多人類的懷孕過不了初期階段就結束,而實驗室培育出來的人工授精胚胎,多達七成也無法植入子宮而後孕育成人。

她說,研究胚胎的自然發展很困難,因為捐助研究的人類胚胎太少,而科學界受倫理法規的限制,又不能隨意製造人類胚胎。

「建造」胚胎模型遂成為替代方案。

《自然》期刊所載「類胚胎」是科學家綜合不同的胚胎幹細胞和另兩種幹細胞而來,全部都來自老鼠身上。他們把三種幹細胞放入特殊的培養皿,雖然不見得都很完美,最佳成品和天然懷孕的老鼠胚胎幾乎毫無二致,心臟儼然成形,頭部結構也開始發展。

她說,從還在發展中的老鼠胚胎觀點看,這是第一個可以研究腦部生長發展的模式。

加州和以色列兩組研究人員這方的研究已進行多年,澤妮卡-果慈團隊去年11月就把研究報告寄給《自然》期刊。

下一步,研究人員希望能突破8天半的瓶頸,逐漸提升到20天,可以「生出」小老鼠。科學界認為,不用臍帶,胚胎很難長過11天。所以,下一步要克服的是「人工合成」老鼠臍帶。

研究人員目前還不敢指望人工合成人類胚胎,但漢納認為那是「很顯然」的下一階段研究。

人類胚胎研究目前限制在「受孕14天」的範圍內,至於像合成老鼠胚胎那樣合成人類胚胎,科學家一來考慮都不予考慮,二來也認為不可能。

更多世界日報報導
全美2000萬家庭繳不出水電費 創歷史新高
專家看衰經濟 明年房價恐暴跌20% 房市崩盤
南加華人聚居城市知名商場 5.38億元賣掉了